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VIP贵宾
- 金币
-
36473 个
- 威望
-
1468 个
- 注册时间
-
2009-12-7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28228
|
本帖最后由 绳缘 于 2010-11-14 11:31 编辑
今天是腊八节。我上结艺平台去看看。有网友问:斜卷结是中国结吗?有很多人跟帖,都说不清楚斜卷结的出处。我看不过去,也去跟帖。并同时向结艺网提出见意,希望在春节期间办一次网络结艺交流的文化庙会,晒晒一年的收成,也让中国结艺热热闹闹过大年。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中国结文化的发展。提高更多人对中国结文化的认同和支持。
1958年我跟着爷爷.奶奶从湖南长沙迁回北京定居。那年我6岁。当时住在三庙前街的市府大楼宿舍。附近有条上斜街有小市[场],奶奶带我常去逛地摊。我家卫生间门后面,有一个大纸箱,是我放全部玩意儿的地方。记得,里面有尺长左右的布艺堆绫的八仙绣像,有过去大户人家装大串钥匙的各种绣品香囊袋,香囊袋上面就有盘长结,当时我也不懂,叫它老法绳编花。还有好多地摊上买的小物件,我叫这箱:藏宝箱。这个箱子我弟也喜欢,所以还经常因为他翻我箱子生气。
好象也是那个时侯,看见别的小姑娘头上扎玻璃丝了。玻璃丝是一种塑料材质的,象龙口粉丝状的绳子。玻璃丝柔软透明并具有玻璃质感的光泽,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奶奶每天给我梳小辫。梳头时,我总是手里拿着玻璃丝玩。后来,有位姐姐,手里拿着,嘴里叼着编玻璃丝,很好奇。于是我开始编出了第一只小蝴蝶,有两个指甲盖大小。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在中国内地的各大中城市中,风靡着编玻璃丝的全民热捧之风,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编,花样繁多乐此不疲。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应该都有印象。斜卷结是编玻璃丝的基本结编法,它简单易学,造型生动有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用低赚的成本,玩有趣的手工,得可爱的玩意儿,弥补文化精神的单调,是它风靡的重要原因。当时中国的国策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斜卷结是自力更生由智慧的中国人创新发明的绳编技法之一,怎么就变成是学的西洋结了呢?斜卷结编法出自中国本土人之手,就该算在中国结之列。可是它与传统结的表现形式有区别,所以它应该属中国工艺美术范畴的中国结门类的两支形式:平面中国结与绳艺立体编。具体的造型效果不必多叙,请大家在李钉坊网站阅读<中国文化与绳缘>一文便知。
说起编玻璃丝的斜绻结,其实不能算是外来的绳结技法。斜绻结编法简单,很容易塑造形象,编它就好比织毛衣的普通平针技法,懂得加针减针就可以成形。
斜绻结的线迹走绳的路径,与刺绣针法中的缠针绣相似[类似绣大片蜘蛛网状的针法],在一根主线上饶两圈,形成表面线的缠绕结构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技法在几百年前就有,也是宫庭刺绣中的一种]。我从祖母那里学的刺绣针法,有二十多种,这种针法是中国传统刺绣中的针法。我年轻时在学校教过学生暑期刺绣班课程。因此,我认为斜绻结,原本就是中国绳结艺术中的一种基本编结技法,只不过把线换成绳,脱离开刺绣布基的限制而矣。
我编绳半个世纪,开始就编玻璃丝,还有一只六十年代我编的孔雀放在家里,现在可以当文物了。后来玻璃丝淡出生活,就改用化纤材质的玉绳来编。玉绳最大的优点比玻璃丝好玩,可塑可染可画,是绳艺造型的好材料。
历史从玻璃丝淡出生活还不到四十年,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的往事,往日的经历与绳编情感的许多故事,我们这些过来人不说,怕是没人能告诉后人了。竟然会把斜卷结当西洋结,这好比让自家的孩子,认错了老祖,不是罪过吗?绳子的艺术在中国,中国在大陆。无论是传承古代的,还是后来创新的,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劝个别人不懂别装懂,乱讲会把传承搞乱。我们这代人观念理不清楚,到后辈人就更说不明白了。热爱绳子,就要懂绳子。不单指绳子本身,而是绳子以外与绳子有关的那些事。
看过我这篇文章,欢迎曾经与玻璃丝有过缘份的过来人,能在我的后面,向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们说上几句,并帮我再补充点更有利的史实。
最后还得向老绳迷朋友们致敬!
保重身体,活在当下,晚年生活快乐!
[附上玻璃丝与孔雀,供大家欣赏]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