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女士 于 2011-10-25 07:55 编辑
万花筒编出来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和结友们的厚爱,在此再次谢谢老师和结友们。这二天把编这个结的过程回忆了一下,把编的过程一些环节和心情记下来,一是对自己编结做一个小结,二是或许对他人也有点帮助作用。 (1)在编结之前先要把图看懂,记下这个图的难点、重点。在编万花筒之前,老师提示过成品的六角星盘长要比走线图多两个套,也就说六角星每边的要12个套24个来回(图是10个套20个来回),找出难点是万花筒每个角(包括内、外角)都有一个凹形的走线,那是叫移位,每个凹形有三处(三个直角)移位,一共有12个这样的走线,是要注意中注意,小心再小心。 (2)在老师的走线图贴中有一个参照图,万花筒要编得名符其实,这个图必须认真看,得出重点是万花筒是从内到外都由六边形组成,形成放射状貌似万花筒,在走线时要脑子里要记住这个重点,尽可能走线时从里到外都要做出一个正规的六角形。 (3)再看看万花筒是由那些单结组成的。老师只画了六角星盘长的走线图,其他的需要自己看,这也是锻炼的机会。万花筒有一个中心,那里编一个能放进一个珠子的单结效果更好,把六角星盘长的内角拐弯处的外耳拉长下来做套编团锦,星辰或其他的复合结,随个人的喜欢,在六角星内部还有六串套色的酢酱草结,也是从内角拐弯处的外耳拉长下来做,在外部还有钮扣结菠萝结叠翼团锦结套色酢酱草结一串延伸出去的组合结等。在单结的连结处还用到单线横双联结,钮扣结或竖双联结(还得分左单线右单线),菠萝结。 4)把那些小的单结都复习几次熟悉熟悉。在动手编万花筒之前,对我来说还有一个不熟悉的结——叠翼团锦,这个结刚刚练习只按杨老师的教程做了一个正编法的要交作业还没交出去,所以小结之中也有重难点,足足花了二个小时练习这个叠翼团锦的倒编法。 (5)平时做盘长最多是用到3——6个套,这下子每个角都有12个套,还是六角形的,家里没那么大的垫板,找来找去把旧的布沙发翻出来当垫板,先用尺比划一下还差不多;估计用线量,之前老师提示编万花筒起码得用35米的线分二根线,我不敢轻视,每根线就剪了20米,结果走线下来差不多,心中窃喜。 (6)之前虽然做了这么多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预见不到的问题,之前(布沙当垫板,用尺比划一下还差不多)并没并没预计要留个位置可以做那个延伸出去的叠翼团锦,做到沙发靠背的地方蒙了,没地方可走线,那个沮丧的心情我现在还记得, 罢罢罢,只做了个单线的钮扣结留个扣,等走线完成后才另编叠翼团锦套上去。完成后一想实际这六个叠翼团锦也可不用那么死板硬要一线下来,单独做好后再套上去也不错(因为连结处有个菠萝结),所以记笔记时就把单个的叠翼团锦的用线量记下来,我编的是四个是连体,二个是后来加的哦。整个结体完成后才忽然想起李老师的替代法,没地方做可另外编代替品,线走到这个位置穿过不就解决了吗,唉,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啊,后悔药没得吃 。 (7)调线也是最后最最关键的。走线这一步走完之后,就是睡觉也在想这么个庞然大物(成品完成后是比平时用的垫板还大,更不用说还没调线)该怎么调线,根据这几月在盘长类这方面的折腾,决定打破常规,先整形后抽线。怎么个做法呢?前面说过一开始走线就按要很正规的六角形来做,这个是前提,把六角星盘长的外圈和内圈的外耳很小心的往外拉,拉两次后形就出来了,其中每拉一次线都用尺比比,这个怎么做呢,六角形的每一边最外的一对线和最内的一对线是不一样长的,从内到外有六对线,相邻的两对线要相差3MM左右,比如最外的那对线是11CM,最内的那对就是差不多是9CM,掌握了这个规律抽线变得容易了,以此类推,那凹形的地方拐了三个直角,也有靠外一面的凹形,也有靠内一面的凹形,内外相对的那对线是要相差5MM,即是二个孔之间的距离要内6CM,外6.5CM。果然,最后抽线时一次成型,不用再调, 估计这样的庞然大物再调的话只会越调越糟。 (8)有朋友问:万花筒得用多长时间来编,这个难说,个人有个人的不同,象我这样是上班之人,用业余时间编是三天(不算编之前的练习等准备),每天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来编这个万花筒,有几天没看电视什么的呵呵。完成后除了雀跃兴奋、就是累死鸟。赶紧补个好觉。也许这编结小记被论坛的高手看了会笑话编一个结就折腾成这样岂不累死,没关系,咱不赶工,不靠编这个吃饭,又不参加考试评奖什么的,自娱自乐,累着并快乐着,开心就好,还想咋的 。这就是一个新贵菜鸟的编结心情。 |